NATURAL EDUCATION
自然教育
和谐共生: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为充分发挥黄海湿地自然资源禀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实现,放大世遗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研究院公司积极参考瓦登海模式,重点面向长三角城市及盐城市青少年群体,依托黄海湿地世界遗产地、湿地博物园、湿地博物馆等组织开展研学游活动。
研究院公司依托黄海湿地世界遗产地,支持大丰鸟类友好种植养殖基地NbS试点工作,独立完成两处基地的实施方案编制,对基地种植养殖全过程提供监测研究。
依托湿地博物园开展了“黄海湿地少年营”的自然教育品牌活动,目前已经逐渐成为盐城较有影响力的自然教育品牌。此外,研究院公司还计划组织策划黄海湿地高端小众游项目,积极探索生态旅游运营新模式,加大旅游高端人才培养,加强世遗生态旅游现代化建设。
DAFENG BASE
鸟类友好型生态种植养殖试验基地”
秉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理念,以“建设鸟类补给站与停歇地,促进生态种养殖增产和湿地修复保护相融合”为主要目标,研究鸟类保护与湿地修复性生态种植养殖相协调的新模式,探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新出路。
构建基地友好体系,打造人鸟和谐家园,放大产品品牌效应
1
打造遗产地稻米品牌
申报有机水稻认证,完整监督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为有机大米溯源限量提供依据,为品牌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
采用有机种植方式
不施用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或绿肥增辟肥源,改良土壤;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进行病虫草防治。
3
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稻田毗邻开敞水面、沼泽湿地、浅滩等湿地生境,与稻田系统有所沟通,为水生生物提供常年避难所,确保水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4
建立配套设施
水田周边设置配水渠,方便快速灌溉补水,通过周边河网水系统一出水,保障水田湿地生物多样性。
5
制定冬季稻田管理模式
部分稻田收割后不种植任何作物,留部分稻粒及稻秆在稻田,为鸟类提供冬季食物;部分种植绿肥,开展土壤肥力、固碳能力等方面科学研究。
6
建立生物及环境监测体系
定期监测植被状况、生物群落、环境要素等情况,尤其是鸟类,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农产品质量等多维度进行评估。
7月21日对基地进行鸟类监测,共监测到7目27科36种鸟类,其中雀形目18种,占总数的50%;鹈形目7种,占总数的19%。数量达100以上的鸟类有麻雀、黑翅长脚鹬、棕头鸦雀、白鹭。
共监测到14目43种鸟类,在种类数目占比雁形目(23%)、鹈形目(16%)、雀形目(16%)最多。以鹭科(白鹭、苍鹭、夜鹭)、普通鸬鹚、斑嘴鸭、绿头鸭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监测结果-鸟类
经调研,共调查到高等植物15科28种,陆生植物为23种,水生植物为5种。
● 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共有26种;陆生草本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禾本科中以水稻(人工栽种)、狗牙根、牛筋草数量最多;水生植物均为草本挺水植物,有芦苇、香蒲、芒草、狗尾巴草、酸模叶蓼。
● 乔木仅发现几株楝、桑树小树苗,为自然生长。
监测结果-植被
商务合作洽谈,博物园博物馆展示中心预约参观联系方式:0515-89882916
工作时间:0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