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COP14,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全球滨海论坛是个啥?
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到的全球滨海论坛是个啥?
说起全球滨海论坛,不得不提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
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研讨会),由盐城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创办,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会议自筹办以来,为中、朝、韩三国深化黄海生态区合作创造了条件,并为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沿线22个国家深化滨海湿地与候鸟迁飞保护搭建了合作平台。
▲历届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研讨会)
2020年12月,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上,Ramsar、CBD、CMS、IUCN等国际组织专题召开2021全球滨海论坛筹备会,专家学者建议依托中国“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主办全球滨海论坛。
2022年1月,在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共同主办下,首届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成功举办,这也是盐城历史上承办会议等级最高的会议。会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并决定成立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将推动全球滨海论坛成为一个汇聚各利益相关方、基于自然和科学实证、协调目标与行动,落实重大国际议程的国际机制,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宣介全球滨海论坛,广邀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等相关方关注、支持并参与论坛建立。目前,已有22家机构参加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

为什么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
滨海地区作为陆海相连接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禀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地带。随着人类沿海开发活动强度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滨海地区也成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滨海地区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滨海保护是全球共同课题,全球滨海论坛的设立正是为促进全球滨海湿地保护,推动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举办全球滨海论坛,可以加强国际传播,扩大生态领域国际朋友圈,拓展生态外交空间,提高我国在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影响力。

盐城何以语“滨”?
盐城也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每年约有300万只候鸟在盐城停歇、繁殖或越冬,是目前全球野生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为丹顶鹤、勺嘴鹬、黑嘴鸥、青头潜鸭、黑脸琵鹭、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在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规模,及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重要性。




今年6月,国际湿地公约官网公布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名单,全球25个城市获此殊荣,包括盐城在内的7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作为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个奖项,“国际湿地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名头,更体现盐城在湿地保护方面所作的生态成就。
而在盐城连续4年成功举办的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已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知名交流合作平台,并在生态评估、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性、引领性的合作项目,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二期申遗工作汇聚广泛的国际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从理念转变到政策引领,盐城明确提出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写入市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这也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关要求不谋而合。

目前,盐城已建成湿地博物馆和博物园,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黄海湿地生态修复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商务合作洽谈,博物园博物馆展示中心预约参观联系方式:0515-89882916
工作时间:0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