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全球滨海论坛研讨会边会成功举行
11月8日晚,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鸟盟、天合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全球滨海论坛研讨会边会成功举办,此次边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中国、瑞士两地连线的方式召开。会议决定: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举办。
▲盐城会场
▲日内瓦会场

会议由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主持,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发表视频致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布鲁诺·奥博勒,国际鸟盟首席执行官帕特丽夏·祖里塔参会并致辞。盐城市委书记徐缨代表2023全球滨海论坛举办城市致欢迎辞。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巍,以及希腊南佩利恩市、法国生态转型和国土凝聚部水和生物多样性司等国外政府部门代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伙伴关系、皇家鸟类协会、野禽与湿地基金会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代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湿地公约》秘书处等重要国际机构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相关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发表视频致辞
王宏对此次边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对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成员单位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强调自然资源部愿意积极支持将全球滨海论坛打造成为导向清晰、参与多元、行动有力、产品丰富的滨海生态领域全球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创新理念和丰富实践的交流互鉴,努力实现全球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王宏还明确提出了对全球滨海论坛的三点期待。第一,进一步推进深化合作交流。希望在尊重各自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政府间、企业间、民众间的交流合作,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态度,鼓励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会议和行动,凝聚更广泛的国际共识,不断提升论坛的影响力。第二,进一步推动形成公共产品。希望各方不断深化对滨海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探讨提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科学方案、治理途径和公共服务产品,以科技创新赋能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第三,进一步推出务实举措。希望各方着眼于滨海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数据与信息共享,探索以联合行动、示范项目等形式,打造品牌、推广经验、汇聚力量,切实推动滨海地区生态健康发展。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主持会议
张占海指出,中国一直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关切,会同20余家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携手搭建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合作平台。他表示,此次边会的召开,对于谋划设计2023年以及今后的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具有建设性意义。会议不仅回顾了前期全球滨海论坛筹备工作进展,阐明了办好全球滨海论坛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各方致力将论坛打造成为富有价值和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的意愿,为促进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章新胜向与会代表和嘉宾详细介绍了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及近一年的进程与成果。
他讲到,滨海生态系统对基于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自然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保护滨海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减少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的灾害影响,并提供蓝色碳汇。同时,滨海生态系统对净化水和空气、保障渔业生产、生态旅游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全球滨海论坛筹建工作组的总体目标是将全球滨海论坛建立为知识共享的交流学习平台,以促进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修复。全球滨海论坛筹建工作组将通过推动地方、国家和国际上的共同努力,以协同的、科学的、基于实证的方式切实履行国际承诺,保护滨海生态系统。
他希望,我们要支持国家、地方政府及社区找到滨海湿地保护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子孙后代创造绿色财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发表致辞
刘东生提到,滨海地区既是全球经济活动、人文交流的热点地区,同时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焦点地区,湿地是滨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中国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保护湿地,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推进全球滨海地区生态保护治理,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保护优先,提高滨海地区的生态稳定性。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加大河口、三角洲、滩涂、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滨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保护好全球候鸟迁飞的滨海通道。二是加强系统治理,提高滨海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统筹实施治山、治水、治林、治沙,增强滨海地区的生态韧性,提高生态承载力。三是加快绿色转型,提高滨海地区的绿色竞争力。统筹保护和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蓝碳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布鲁诺·奥博勒发表致辞
布鲁诺·奥博勒重申了IUCN对全球滨海论坛的重视,并强调论坛应支持各相关国际公约的协同落实。

▲国际鸟盟首席执行官帕特丽夏·祖里塔发表致辞
帕特丽夏·祖里塔系统介绍了国际鸟盟多年来在推动滨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并充分肯定了全球滨海论坛在国际合作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认为其可以促进从地方到全球的滨海地区联合保护行动。
本次全球滨海论坛边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致辞精神,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响应《湿地公约》(Ramsar, 2018年)、《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CMS,2017年)、《生物多样性公约》(CBD,2018年)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年)发布的决议、决定,凝聚多利益相关方,汇聚关键行动方,促进滨海湿地及生态相关栖息地的保护、管理与修复。

国内外各相关方代表交流发言

互动交流中,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法国生态转型和国土凝聚部水和生物多样性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希腊南佩利恩市、《湿地公约》秘书处,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伙伴关系秘书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盟、野禽与湿地基金会、天合公益基金会等全球滨海论坛筹建工作组成员单位相关代表围绕“如何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关键议题作了交流发言。
她讲到,大会将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办地设在盐城,是对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800万盐阜大众的莫大鼓舞。她指出,全球滨海论坛是向国际社会宣传推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国际生态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必将广泛凝聚保护滨海湿地的全球共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她强调,盐城将以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为契机,积极响应国际湿地公约等全球倡议,巩固好生态环境这个最大发展优势,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为“美丽中国”版图增添一片绚丽的风景。
摄影:王焱 陈娟
撰稿:张赛男 江俊波
编辑:吴冬琴
商务合作洽谈,博物园博物馆展示中心预约参观联系方式:0515-89882916
工作时间:08:30-18:00